全国免费电话:
400-123-4567

行业动态

91秦先生:“芳名何处来”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命名


91秦先生:“芳名何处来”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命名(图1)

91秦先生:“芳名何处来”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命名(图2)

91秦先生:“芳名何处来”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命名(图3)

中国园林不仅以其卓越而精湛的造园艺术名震国内外,同时其命名方式也有其特别的一面,既有表达所拥有者的人生志向的,也有贴切呈现园林景观视觉效果的。这里我就来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命名方式进行归纳从而厘清中国古典园林命名与分类的规律与特点,挖掘了其深层的审美内涵。

一、古典园林建筑命名没有“定制可参考”的现象

要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各种建筑类型的命名问题是难以回避。事实上,建筑的命名分类研究早就引起前辈学者的重视。

刘致平先生曾以各种有关建筑类型的大量实例资料为基础,在中国第一个按照分类的标准界定了建筑类型。园林建筑类型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刘致平先生在《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中提到“此些建筑如是活用”的观点:

亭、廊、轩、榭、斋、馆等建筑……与楼、台、殿、阁等……在早是彼此不同的,但是到了明、清以来有些建筑已无一定制度,辨别不清它们的性质及彼此的区别。……至于轩、榭、斋、馆则很难区分。一直到现在它们之间既无很显著的彼此不同的制度,又没有很清楚不同的功能。常常是一座建筑物造好之后,文士雅人们一高兴在该建筑物的匾上题个什么就是什么、不管什么静心斋、杏花春馆、来今雨轩、水心榭等等,全可题上去。我们对这些建筑物是不太容易下定义的。论大小,它有时是一个单座房,有时却是成堆成组的大院落。论功用则是可书、可画、可茶、可宴、可眺望休息、可谈燕会聚。

无独有偶,李允鉌先生在《华夏意匠》中也提出“各种单体建筑的类型称谓并不基于同一的原因和理由而作出来的分类,它们的产生分别来自很多不同的观念”他指出:中国的单体建筑因为形式,用途,性质的不同而分成很多类型,产生很多不同的称谓:如堂,殿,楼,阁,馆等。这些称谓各有所指,含义也各有各的样子。不过这种传统的建筑类型并不是按照同一的标准来划分的,有的以形式为准,有的以用途作则,更有的是表示规模的大小。同一座房屋,因为用途改变而其称谓也可随之而改变,同一用途的房屋,因为选用不同的形式,叫法也随之而异。到了今日,这些称谓仍然保存,不过对于其中的定义就不那么严格去考究,有时一味追求其古雅,最后倒有可能导致名实不一定相副。

杨鸿勋先生也曾在《江南园林论》当中认为:许多建筑名称原来并非都专指园林建筑,这些逐渐引用于园林当中,也并不是都保持原有的形式。……一般除亭、廊、楼等有较为明确的涵义外,其余名称大多没有固定的式样。以这些名称来命名,只是取其古雅或淳朴之意也就是了。……园主为了标新立异,还常有不按习惯的命名。……因此……园林建筑的分类,不能只看表面上的名称。

中国古典园林由于主人身份、思想、人生际遇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巨大差异。因此园林的名字更是因为不同的主人,或者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并形成各自的特点

1.以地名命名的园林命名方式

从古至今各个有名的古典园林中,除了帝王园林,还有一类命名尤其简单的园林,但同时又不同于帝王园林的命名方式,如“湘东苑”,梁元帝萧绛登基之前封为“湘东王”时,修建的府邸私园,位于其封地江陵的子城中,并以当时的封号“湘东王”为园命名。这类以修建地的地名为名称的园林,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造的草堂,“浣花溪草堂”,园内主体建筑茅草以屋顶的的草堂,同时也是建在临浣花溪的一株古树旁,故以浣花溪为名。这类园林基本是贵族的府邸私园,主要出现在魏晋南北朝到中唐时期。皇亲、官僚等各种贵族,在其封地故土或是隐居之地建宅修园,并且使用地名或用家族姓氏来命名自己的私园,为的是要突出强调园林的地域性和一个家族荣誉的表现与传承。

2.引经据古的园林命名方式

中唐以后,由于安史之乱,社会政治逐渐混乱,百姓民不聊生。与此相应,广大文人的处世态度与人生观也发生了变化,而最能显示中唐文人的生活情趣的,是他们对园林构建的持续热情。宋代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不再政治上放光发热,退居洛阳,买地建园,并取名“独乐园”。从司马光的《独乐园记》中可以了解到,他以为人之乐,在乎各尽其分而安之,身己既无力与众同乐,又不能如孔子甘于清苦,只好居园以自适,为园取名“独乐园”,也是借此表达对当时政治和王安石变法的不满。苏州名园“拙政园”,在苏州娄齐二门间的东北街,为明朝御史王献臣所建,拙政二字取自潘岳“拙者之为政”的意思,表示园主不得志于朝,而筑园以明志。以上所举的这些中唐以后出现的园林基本属于文人园林,这些园林大底是远离庙堂的文人用来抒志的物件,他们在为园林取名的时候,一般都会考虑两点,一是园名的出处,二则是反映自己高雅的内心世界。

帝王占有自然,然后在原有风景的基础上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构造。帝王园林的命名大多都是,其中有什么,就用什么来命名。帝王园林是属于天然山水园,而且有它特殊的规格,其他私家园林不可效仿的,否则就是重罪。

贵族园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社会动乱,在哲学思想上,儒、道、佛百家争鸣,贵族更是乐于寄情山水之中。贵族一般生计无忧,所仰仗的是家族拥有的大片庄园。庄园或山川是不可流动的,因此贵族具有地域性特点。为私宅家园取名的时候,主人会使用地名或用家族姓氏,为的就是要强调私园的地域性和家族荣誉感以及传承性。

很多文人在喧嚣的闹市中,特地凿池堆山,为自己营造的一片幽静的隐居之所。特别是明清以来,甚至出现了不实际造园,即写一篇园记,就算是建造了一个心满意足的园林了,如刘世龙的《乌有园记》,黄星周的《将就园记》。虽这些只是纸上园林,但并非“卖向人间不值钱”,这些园子的创作构思多富有创新,对后世造园在很大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影响。

“逸苑”,主人徐宝珠在退休后购房筑园,并取名“逸苑”,是要表其退离庙堂之后,追求安逸悠闲的生活的心志。“同伊园”,主人赵枫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希望生活在任何地方都如同是在伊甸乐土,故取名此园“伊甸园”。“逍遥苑”主人王烨先生建“逍遥阁”颐养天年,用“逍遥苑”来命名小园,亦是表明“逍遥苑中逍遥人,逍遥自在逍遥人”的心志。

“梦溪小筑”主人胡炳吉原为浙江钱塘人,自小在溪边长大91秦先生。嫁于扬州之后,难得再见故乡溪水,遂以“梦溪”冠名,慰藉乡思之愁。“悦园”,此园的主人苏扬,则以女儿的名“悦”来命名,表达了主人苏扬深厚的爱女之情。

基于以上对古典园林的命名方式的分类,可将园林主人大致的分为这样三类人群:对园林建筑本身有着无比热爱的人;偏向追求晚年安逸生活的人;早年人生有一波三折起起伏伏的人。以不同的命名方式,其实是反映这些古典园林的名字已经被赋予了园主人的个人色彩。此外,用园林的名字来记事抒情的古典园林在某种层次上也是园主人精神的物质化产物。这些园林大多是主人花费了数十年的心血才营造起来的,那么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主人与园林一定会产生很多妙趣横生的故事,甚至其中的草木都会成为主人或家人的心情日志。主人或许会写小记,又或许直接用园林名字来纪念这些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园林就不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也不是一个看在眼中,每天都一成不变的实物,它变成了一个寄托物,让主人的某种情感能够实实在在的体现在我们这些看客的眼前。

园林命名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形态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主人的不同。园林的命名在最初的帝王园林发展阶段,是简单直白的,一目了然的;后来贵族园林开始盛行,园林似乎成了一种家族或者是高贵身份的象征,在取名的时候也带有浓厚的地域性;再到中唐以后,文人园林大兴修筑,园林又被赋予了一种寄托志向和情趣的作用;而当代,则是在园林的名字上烙上更多主人的痕迹。不同时代的迥然世风,使得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境遇和文化底蕴。这也是中华文化的魅力体现。

参考文献91秦先生

[1]陈从周.梓翁说园[M].第二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91秦先生:“芳名何处来”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命名(图4)

[2]陈从周.陈从周讲园林[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3]周维权.中国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马东瑶.文人园林与文学写作[J].


91秦先生

Copyright © 2022-2026 91秦先生 版权所有 | 网站地图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17070077号-1

地址:天朝天堂路91秦先生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1234-5678 联系人: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