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由于南北地域差异,我国园林又大体分为三类: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
园冶园不二阁
北方园林大家都很熟悉,即使你没有去过北京旅游,我们从宫廷电视剧中也可以熟知,以红墙黄瓦配以苍翠的松柏,营造出富贵、庄严、雄浑的气势。江南园林则是以黑瓦白墙借助光影艺术,给人一种素静、淡雅和温和的幽美。至于岭南的园林,我见得少,顶多也只是去年在厦门鼓浪屿见到一点点,相对而言比较简洁、轻盈,不似北方园林的厚重,又不似江南园林的秀巧。
扬州园花神阁
江苏园艺博览会所展现的园林艺术,固然是江苏十三大市园艺的展示。由于江苏特殊的南北地域差异原因,苏、锡、常当然是秉承江南园林的风格。常州园夹在苏州、无锡之间,遂只能以历史文人苏东坡置地养老的“半坡薄田”展现了江南村落的“水乡田园”,另辟蹊径的创意大胆却又不失园博会的宗旨。无锡园尽善尽美的展示了太湖好风光,但是一幅“包孕吴越”则显得太张狂。
常州园
无锡园
扬州、镇江继承了寺庙园林的风格,南通园则利用了独特“长江入海口一岬角”位置,精心设计了一幅庭院园艺的美篇。
镇江园
扬州园长廊
91秦先生
南通园中院
南京作为江苏的省会城市,用无数的石头垒成了“石头城”,缺乏底蕴,虽有亭台长廊,顶多只是作为游人休憩或补充水分的地方。南京园备受冷落,可谓是门庭冷落鞍马稀。我以为设计者是得反思,“我是大南京”的思想要不得!
南京园
泰州园我看还不如就叫作“戏园”或者“梨园”,就像泰州同学酒桌上总向我推荐梅兰芳酒一样。
徐、宿、连、淮、盐显得有点尴尬,他们既无力打造个北方宫廷园林,更不敢在苏南人面前班门弄釜。于是盐城园就用那首“丹顶鹤的故事”打造出沿海滩涂湿地,博得人们对那首凄美的歌曲回忆和对自然的尊敬。连云港园则是用了一座类似灯塔来炫耀她的“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地位,同时连云港园也没忘记向江苏人民推出广告,作为江苏沿海仅有的沙质海岸,海滨浴场欢迎您!徐、宿两园通过“楚汉桥”相连,让人不得不联想到“楚河汉界”、“楚汉之争”、电影“霸王别姬”等,不晓得这座桥是指两个城市已经尽释前嫌还是依旧明争暗斗?作为江苏面积最大徐州,徐州园也太简单了,只用一座铜鼎和菡萏亭(不晓得为啥名曰菡萏亭,在我心中以为菡萏花开跟高邮、宝应有缘呢!)敷衍了事,似乎昭示人们没有不败的江山,相比徐州园,宿迁园精心挖掘自己的元素,精心展示了五色土、汉阙和水鸟等元素,尤其是那座气派雄伟的城楼,不辱她曾有的“华夏文明之脉、江苏文明之根、淮河文明之源、楚汉文化之魂”之称。淮安园还能称作园吗?好歹也曾是漕运繁盛之地,连个码头都搞得残缺不全,大有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理:我穷,全是因为淮河、运河水运衰败而成。也难怪,近十亩的地方据说只投资了一百多万,所以只立了几根木柱,连墙都建不起来了。
苏北几个园总体上还是体现了北方人的豪放、粗犷与开放。
盐城园
连云港园
徐州园菡萏亭
宿迁园
淮安园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园有静观、动观之分,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院专注静观。像园博会这样的园艺展览我们当以静观为主,那么我们到底该观赏些什么呢?
赏各园的地形地势。造园首先就得相地,即选地方。造园家确定了园林的立意,这时就得选择合适的地形、地势,并对造景构图进行设计。众亲们可能不知枣林湾园博园位置原来就是造林水库大坝下游的一块湿地,后来被改造为云鹭湿地。园博园会址选在这里,我想主要原因正是可以凭借这里的自然条件既能勾勒出江苏的太湖、长江、沂河沭水和淮河水系,还可借助东边水域当作东海与黄海,北部湿地稍微填土就能整出苏北大地的平原地貌,南边过去正好是村庄和农田,与江南丘陵刚好吻合。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看到园冶园位于全园中的一处高地,园前用石头垒成一条水沟和一道漫水桥,很可惜的是没有水,如果设计者能考虑布置暗道用抽水机把水引上去再自然流下,那么溪水拍石溅起万朵花,定会让全园的中心——园冶园“活”起来。
赏花草树木。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且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当然一般园里高的地方少不了松、柏,平地有竹,水边有柳。花、草则是随便,可能由于花相对娇贵,各园的花几乎千篇一律,都是适合于这个季节、这个地方(仪征)能盛开的;但是草就不一样了我在好多园都看到了有地方特色的草。
赏园林建筑。这个话题就太复杂了,比如柱子上雕刻的对联,墙上雕刻或者室内悬挂的字画,鉴于本人才疏学浅,就无法细说了。我一般不大细看这些,面对着那么多的繁体字或者生字,我不想附庸风雅地左揣摩右猜测的。
为什么一座面积不大的园林,却让我们观赏多次总还是流连忘返呢?这就是园林通过构景手法的灵活运用,让景色呈现丰富多彩。一座园林,总离不开主景与配景的搭配,使得景观不至于太单调。比如扬州园主殿“广陵堂”与两翼的长廊、殿前的池塘和明月桥,后面还有一个花神殿做尾巴,是不是预示着如大鹏展翅高高飞翔之意?
园内使用众多的墙垣、树篱(障景法)或者假山、屏风、竹林(隔景法)把景色隔开,使得景与景层次鲜明。比如南通园中园和内园景色转换,空间虽有限,却给人营造了无限风景。
丰富多彩的墙垣上总会留有形状各不相同的门框、窗框、洞框把美丽的画面限在框中(框景法),又可以欣赏到园外的景色,扩大园景,让想象的翅膀远飞(借景法)。
总之,中国园林无论什么风格,都把人与自然融合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正如这主展馆设计的理念。
飞(借景法)。
总之,中国园林无论什么风格,都把人与自然融合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正如这主展馆设计的理念。
91秦先生 91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