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电话:
400-123-4567

行业动态

91秦先生:百年西化的上海十大日常“洋气”生活

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人来到上海,在上海崧泽遗址中的发现表明,那时候的上海人已经开始种水稻。但是直到1843年,上海还是一个缺少传统文化的名不见经传的滨海小城。那一年,《南京条约》签订,上海开埠,洋人侵入,上海自此开始了“洋化”变迁。即使经历了100多年的巨大的历史变迁,一些“洋化”习俗仍然延续至今。

91秦先生:百年西化的上海十大日常“洋气”生活(图1)

洋泾浜英语是夹杂上海话和英语的语言。洋泾浜指上海租界。租界建立后,就出现了很多为洋人服务的业务。为了沟通中外居民在生意上的来往,洋泾浜一带出现了一批“露天通事”,就是一些没有正式学过外语的土翻译。这种英语只有租界附近的人能听懂。如黄包车车夫讲个价钱,说“矮泥特吐角”,就是“I need two jiao”,指“我要两角钱”91秦先生。

91秦先生:百年西化的上海十大日常“洋气”生活(图2)

“中夹英”一直以来还是比较流行的,现在不少人在聊天时还时不时蹦出几个英语单词。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公园概念是上海租界的洋人引入的。在此之前,中国只有官家或私家园林。按《上海通志》,中国最早的公园是1868年由英美租界建造的外滩公园。但是直到上海解放,总共也只建造了14个公园。现在的上海已经在实施千园之城了。

1853年上海首家西餐馆老德记西餐馆开业,1860年礼查饭店(现为浦江饭店)开设西餐厅。在那个时代,西餐厅比中餐馆布置华丽,座位优雅干净,就餐时有一定的礼貌规则,各自进食也讲卫生,因此西餐厅就显得高贵而且流行。

西餐厅的优点持续至今,只是不再显得高贵,西餐的味道也是不如我们中餐的。

老上海吃喝休闲的主要场所是茶馆,而洋人的喜好是喝点酒跳一下舞,酒吧就是这样一种享受小资情调的场所。酒吧一般是夜总会、俱乐部、舞厅等的附属设施,上海最早的酒吧大约在1890年代出现。

与酒吧不同,咖啡厅是聊天交友消磨时光的地方。咖啡是洋人带来的,1920年代,俄国人楚后门开设马尔斯咖啡馆。咖啡馆作为一种休闲的生活消费空间在上海流行,营造了一种相对开放的小资情调,很大的影响了上海人的整体社会心态。

中国的传统服饰是比较保守的,洋人的服饰更显个性、大方和时髦。1890年代,从服饰开始,上海开始全方位模仿洋人的消费方式,俗称“赶时髦”。那个时期一切皆可“摩登”:摩登大衣、摩登鞋袜、摩登商店、摩登建筑、摩登男女等等。为了“摩登”,消费高昂的洋货,紧跟潮流,更换服饰,消费超出必需的生活范畴。

现在的上海仍然是“赶时髦”的先锋之地。

交谊舞是洋人传入的社交娱乐活动。1922年,上海举办了第一次民间交谊舞会,此后各大娱乐场所都开设了舞厅。在那个还属于“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交谊舞对于两性关系的交往具有开化影响。

1900年代,西装开始在上海人中流行,西装革履显得潇洒倜傥有风度。中国的传统服饰四季不同,不仅繁杂而且颇为费钱。西装都是一个样式,可以一年穿到头,既可以装点门面还可以省不少钱。

192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的开化,欧美服饰的个性和时髦对中国的传统女性服饰产生了重大影响。借鉴西洋时装特点,将宽大的满族旗袍改成线条流畅、不带装饰的新型服装即旗袍,以丝绸缎等为面料,职业女性流行阴丹士林布料。在民国时期,旗袍是摩登女性的必需品。

“海派”出现于1920年代,原来只在京剧界使用,用于攻击当时上海人重商的“滑头”作风。1930年代,经鲁迅等名人的辩论,“海派”被定义为上海人重商风格的一种描述。时至今日,这种描述依然适用。


91秦先生 91秦先生 91秦先生

Copyright © 2022-2026 91秦先生 版权所有 | 网站地图   ICP备案编号:粤ICP备17070077号-1

地址:天朝天堂路91秦先生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1234-5678 联系人:张生